原标题:为保护中国鲎 他们自主延长休渔期嘉创配资
r青屿村渔民清退地笼。
r福建日报讯 (记者 张辉 通讯员 陈雪玲 文/图) 7月28日,福州市首个“中国鲎(hòu)海洋公益保护地”在福清市沙埔镇青屿村揭牌。活动现场,青屿村宣布,将在严格遵循海洋伏季休渔制度规定的同时,结合中国鲎夏秋季上岸繁殖的习性,试点实施每年5月1日至9月15日为季节性渔具清退期与自主休渔期,并借助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助力社区可持续发展,实现捧牢“金饭碗”。这是中国渔民首次开展此类行动保护中国鲎。
r中国鲎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也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福建海岸是中国鲎重要分布区嘉创配资,风平浪静的内湾为中国鲎产卵和幼鲎生长提供了天然庇护所。
r此次揭牌的“中国鲎海洋公益保护地”处于兴化湾湾口,覆盖滩涂面积近900亩,是福建中国鲎保护和放流的重点区域,也是中国鲎的重要产卵、育幼区。
r“青屿村主要渔业生产在潮间带进行,许多村民靠出海捕鱼、放置地笼为生。”青屿村党支部书记吴连花说,地笼网眼细密,不仅能捕获成体生物,还会误捕大量幼体、幼苗。此外,地笼通常固定在海底,会挤占或破坏底栖生物的栖息环境。
r有感于此,该村决定通过自主休渔加大中国鲎保护力度。
r依据福建省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全省海域5月1日12时起进入海洋伏季休渔期,北纬26度30分以南海域休渔至8月16日12时,北纬26度30分以北海域休渔至9月16日12时,福清海域属于前者。考虑到每年4到9月是中国鲎繁衍的关键期,青屿村村民决定自主开展清退地笼并延迟一个月休渔期。
r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鲎专家组执委会委员、亚太地区鲎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主席,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关杰耀表示,青屿村村民自主开展清退地笼并延迟休渔期,为全国首创。
r据悉,青屿村“中国鲎海洋公益保护地”由平潭综合实验区海若海洋文化交流中心联合青屿村村委会推动建立,并获得SEE基金会“为海行动”计划的支持。按照计划,海若海洋文化交流中心将联合青屿村委,积极联动新老村民,设立《青屿海洋保护地可持续利用公约》,开展“巡护员+生态导览员”培训,通过中国鲎热点区域所在滩涂的栖息地修复、生态资源恢复,并借助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助力青屿村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r“身为青屿村的村民,我们要肩负起带头作用、先锋作用,为中国鲎的保护率先尽一份力。”吴连花说,“我们要发展海洋生态旅游,开展自然科普教育,把干净的海滩、丰富的生物、独特的渔村文化变成吸引游客、增加收入的‘金饭碗’。”
r(福建日报)嘉创配资
通弘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