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配查
本文收录于 #驻在千镇万村
荔枝林种植效益如何进一步提高?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和广东省农科院带来了新的答案——“荔枝林下经济”模式。近日,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团队在驻古竹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古竹镇乡村振兴办公室的组织下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针对当地荔枝产业发展瓶颈,推出了荔枝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活动,以科技助农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团队在古竹镇荔枝园实地调研。
古竹镇有超过300年的荔枝种植历史,当地荔枝产业曾因品种老化而“丰产不丰收”。2015年开始,古竹瞄准产业发展堵点配配查,通过高接换种技术改良2000余亩老果园,并引进仙进奉、岭丰糯等新品种,推动荔枝种植收益提升。
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和驻镇帮扶工作队在前期调研中了解到,当前当地种植户增收仍受限于单一产业模式。他们发现,荔枝树冠郁闭度高,林下土地常年闲置,属于被忽视的“黄金空间”。因此,可以探索科学利用林下资源发展新的产业,推广荔枝林下药材种植技术,激活闲置林下资源,破解土地效益瓶颈。
在驻古竹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邀请下,省农科院南药产业专家王继华到当地开展相关技术培训。针对当地气候与荔枝林特性,专家团队提出要因地制宜优选耐阴性强、经济价值高的灵芝、黄精等品种适配的、“药食同源”类中药材品种,还提出探索“林下药材+高端荔枝+观光采摘”三产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提高产业丰度,提升产业韧性,实现亩产收益翻倍。
省农科院南药产业专家王继华在古竹镇开展荔枝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
近年来,广东大力推广“林下经济”,还将“荔枝林下经济”纳入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专家团队认为,伴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高端食材与大健康产品需求逐步上升,而林下药材因绿色、生态种植标签,更契合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偏好。通过林药复合模式推广示范,传统荔枝园收益结构将会发生根本性转变。未来随着品种优化、智能管护技术普及和消费市场扩容,荔枝林下药材种植技术也有望成为南方丘陵地区生态农业的标杆模式,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可持续转化。
此次送科技下乡培训获古竹镇农户一致好评,为荔枝林下创收新模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据了解,接下来,古竹镇科技特派员团队将继续发挥专业技能优势,依托省农科院资源,协助驻古竹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紧密结合帮扶任务,精准对接古竹镇特色农业产业升级需求,针对古竹农特产品开展专题培训、技术指导等一系列科技活动,为古竹镇农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国华
通讯员:李娟 凌彩金
配配查
通弘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